相关阅读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乔雪峰)11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1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政府主管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对话交流,解读政策机遇,共绘品牌发展蓝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期。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文化、人才文化组织的全面建设。乡村振兴将提升乡村的品牌价值,乡村的品牌建设将助推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是建设依据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魏后凯表示,假如按照过去十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速度推进的话,到2035年实现中央提出来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魏后凯指出,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一些突出的短板,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较低,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跟不上现代化的需要,四是农村公共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五是我们的农村环境治理严重滞后。
魏后凯指出,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宜居乡村,必须把农村环境的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两个主抓手,使农村环境治理向全域化、多元化、长效化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水平,农村环境的优化有助于乡村品牌建设和价值提升,从而增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是要树立全域治理理念,全域治理是空间全覆盖的综合治理,它是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全域治理下应统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和小流域治理,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从过去的局部村段治理转向全域治理,要畅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规范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要继续深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农村厕所粪污治理,重点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推进工作。
二是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村庄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不同地区农村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环境问题差异较大,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实行分区分类差异化的推进策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地下管网等设施建设和营运,广泛吸引全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建设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中央财政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规模,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财政平衡机制,建管并重、防治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积极调动村集体和农户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设施共建共担机制和管护运营的长效机制。
四是提高数字治理水平。信息化是现在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为缩小城乡数字的鸿沟,农村的信息化应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三化融合”,协同推进。当前就是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积极开展资费乡村、资费村庄的试点,用数字化赋能农村网格化管理,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乡村治理平台和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农村环境数字治理水平。
关键词:
上一篇: 品牌价值如何提升?专家:坚持创新致胜 确立精品意识
下一篇: 建设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
相关阅读
2022-03-21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